增設人工魚礁 威海:低碳生態漁業顯露雛形碩大的馬尾藻隨著海流漂浮,魚蝦穿梭于密密麻麻的“水底森林”,海參則悠閑地“匍匐”在海底人造礁石上——通過海底監控錄像,記者看到威海近!昂5资澜纭币慌缮鷳B和諧的景象。
“近年來,威海漁業生產踏上了從粗放到集約、從高耗到低碳的轉型升級之路。通過人工魚礁工程的實施,海產養殖節能減排新技術的采用以及原有漁船的節能改造,一種全新的低碳生態漁業模式已顯露雛形!5月7日,威海市海洋與漁業局負責同志告訴記者。
人工魚礁增強海洋承載能力。自2005年我省漁業資源修復行動計劃實施以來,威海共有31家企業參與人工魚礁建設項目,對于繁殖藻類、凈化水質、保護漁場作出了積極貢獻。承擔人工魚礁項目的漁業企業,在享受省財政廳每個項目450萬元至600萬元資金扶持的同時,也嘗到人工魚礁帶來的聚集魚群、增殖海珍品的“甜頭”。目前,威海市海洋與漁業局組織的2012年人工魚礁項目申報工作已完成,預計今年威海將新增人工魚礁面積8000畝以上,計劃總投入1.6億元。
技術革新促海產品養殖節能減排。從去年起,工廠化水循環設備受到威海漁業養殖企業的青睞,給企業降低生產成本的同時,也產生了良好的節能減排效益。威海河豚養殖龍頭企業文登駿馬水產食品有限公司去年耗資600多萬元引進全封閉循環水養殖模式,在3萬立方米的工廠化車間投入使用后,不僅極大節省了餌料成本,節能率也達到30%以上。乳山海淵公司使用循環水技術繁育海參苗種后,海參苗種成活率提高8%,節能率更是高達38%。北海水產開發公司將小規格網箱改為大規格網箱進行海參保苗,節約了人工成本,提高了透水性,海參產量增加6%以上。
漁船改造,高耗能高污染漁船“出局”。針對海上捕撈業作業船只結構不盡合理、漁船裝備水平落后、能源消耗不斷增加的問題,威海市海洋漁業部門逐步引導漁業企業進行漁船改造,打開了捕撈作業節能減排的新路徑。通過對柴油機進行節能改造以及對木質漁船進行玻璃鋼化改造,一對年耗油1000噸的大馬力捕撈漁船,一年可節油200噸。據了解,到2015年,威海將報廢更新老舊漁船1500艘,漁船作業設備將全面提檔升級。 |